本文最后更新于:星期日, 十一月 20日 2022, 3:58 下午
李宏毅老师主讲的机器学习MOOC课程的笔记,本篇会试着完成作业 7,以及分析问答模型的建模方法和优化方法。
本篇博客记录课程作业 7 的做法。
一、任务目标
抽取式问答(Extractive Question Answering)任务是指:从一段文本中提取对应问题的答案。
一般而言,模型的输入为文本(Document)和问题(Question),输出答案在文本中的位置。如果模型认为文本中没有答案,则输出一个特定的占位符,比如“无答案(NoAnswer)”。
本次作业的 baseline 使用了 BERT 作为预训练模型。具体地,使用 [SEP] 的这个特殊单词,将 Query 和 Document 一起作为输入。然后在 Bert 中获取良好的 embedding(词向量),然后将这个embedding的结果接入一个分类器,分别得到答案在文章中位置的id和结束位置的id。
因为数据集中的答案是可以直接在文章中抽取出来,所以得到答案起始位置的id和结束位置的id可以直接抽取出正确的答案。
二、数据分析
本次数据集是繁体中文的阅读理解数据集。类似的数据集还有很多,比如 SQuAD 数据集、中文 SQuAD
首先我们来分析下数据集。从 kaggle 的对应链接 就能下载本次作业所需的数据集。
数据集由三个文件组成,分别是训练集,测试集和验证集。每个文件都是一段 json 文本,可以由以下 python 代码读取:
# 将 训练集 读入内存,并整理成 dict 的数据结构
def load_file(filename):
with open(filename, 'r', encoding='utf-8') as f:
data = json.loads(f.read())
return data
train_file = "../data/hw7_train.json"
test_file = "../data/hw7_test.json"
dev_file = "../data/hw7_dev.json"
train_data = load_file(train_file)
test_data = load_file(test_file)
dev_data = load_file(dev_file)
print("Train Data Num: {0}\nTest Data Num: {1}\nDev Data Num: {2}".format(len(train_data["questions"]), len(test_data["questions"]), len(dev_data["questions"])))
以训练数据为例,数据被分成了两部分:questions 和 paragraphs 。
train_data.keys()
# [OUT]: dict_keys(['questions', 'paragraphs'])
train_data["questions"][0]
# [OUT]:
# {'id': 0,
# 'paragraph_id': 3884,
# 'question_text': '羅馬教皇利奧三世在800年正式加冕誰為羅馬人的皇帝?',
# 'answer_text': '查理大帝',
# 'answer_start': 141,
# 'answer_end': 144}
train_data["paragraphs"][3884]
#[OUT]: '利奧三世開創的伊蘇里亞王朝在8世紀末期走上了末路...'
questions 部分储存了问题的编号,以及对应的文章储存在 paragraphs 中的下标。由于 questions 和 paragraphs 的数目不相等,有多个问题对应一篇文章,因此 questions 需要指定查找的文章。
questions 部分还储存有问题的文本,以及答案的文本,以及答案在文档中的开始位置和起始位置。如果要提取 paragraphs 的答案,直接使用 train_data["paragraphs"][3884][answer_start:answer_end+1]
即可。
paragraphs 部分则是纯文本。
训练集、测试集和验证集的大小如下所示:
Train Data Question Num: 26936
Test Data Question Num: 3493
Dev Data Question Num: 3524
Train Data Para Num: 8014
Test Data Para Num: 1000
Dev Data Para Num: 1000
测试集 test_data 则没有答案,answer 相关字段全部为 None 。
三、输出格式要求和得分标准
如果想要验证自己的模型效果,则提交到 kaggle 系统中进行自动评判即可。需要使用模型给出 test 测试集的所有推理结果,并将其整理成 ID,Answer
的 csv 文本,然后上传。
如果最终成绩能达到 0.84 以上,则说明成绩已经非常优秀。
四、上分技巧
1. 使用滑动窗口截取多段文本解决长文本问题
模型的输入长度为 问题长度 + 篇章长度 + 3(特殊字符个数)。对于 BERT 模型而言,最长输入长度为 512。这是由 self-attention 的计算量限制的。
下面是对训练集的 paragraphs 部分的长度直方图:
因此使用整篇文章作为输入是不现实的。
但是如果假定文章的大部分信息对回答问题没有帮助,我们可以只使用局部的信息进行训练。
具体做法是:训练时,在篇章的答案附近,仅截取一个固定长度的窗口内的所有文本,该窗口尽可能大,比如 32 个字符。
推理时,由于我们不知道答案到底在哪里,因此在篇章上滑动窗口切分多段文本,令模型在每段文本中寻找答案,最后 total_score 评分最高的就是最终的输出。
以上图的两个窗口举例, window_1 的答案中 start_position 的模型评分为 0.5, end_score 为 0.4,加起来为 0.9,低于 window_2 的 1.0,因此最终选择 window_2 的 start_pos 和 end_pos。
2. 动态调整学习率
手工调整学习率:
https://pytorch.org/docs/stable/optim.html#how-to-adjust-learning-rate
3. 修改滑动窗口的步进字符数
doc_stride 指滑动窗口每次移动的字符个数。
实际使用模型做测试时,如果答案在窗口附近,横跨两个窗口的话,答案会被截断,模型会看不到正确答案。为了防止答案被截断,滑动窗口的步进个数必须比滑动窗口本身要小,下一个截取的字符串要与上一个有一定重合,即 overlapping window 。
应该减小 doc_stride ,才能做到重叠窗口的效果。默认的 doc_stride 为 150,我们可以减半为 75,以减少答案被截断的概率。
4. 滑动窗口切分位置的优化
baseline 中默认将答案的中点作为切分窗口的中点,导致切分出来的训练集大部分都是 无用文本+答案+无用文本
,模型学习到了很多无用文本。
实际上答案并不总在窗口的中间,在测试阶段窗口的划分是随机的,答案可能出现在窗口的前半部分或者后半部分。因此我们需要对训练集的窗口切分方式做优化,比如引入随机性。
5. 使用其他的预训练模型
6. 模型后处理
我们可以通过添加规则,来规避模型的显著错误,比如 start_pos > end_pos 的情况显然是不可能的。
7. 自动混合精度
Pytorch 训练模型默认使用 float32 精度的浮点数。自动混合精度(Automatic mixed precision)能够允许你使用半精度浮点数 float16 来加速模型的训练过程。这个操作只在 T4/V100 等 GPU 上有用。
https://huggingface.co/docs/accelerate/index
8. 梯度累加
当我们希望使用更大的 batch_size 但是显存不够时,可以使用梯度累加(Gradient Accumulation)的方法来节约显存。
https://kozodoi.me/python/deep%20learning/pytorch/tutorial/2021/02/19/gradient-accumulation.html
notes BERT Machine Learning MOOC Extraction-based Question Answering homework
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,均采用 CC BY-SA 3.0协议 。转载请注明出处!